(本网讯)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3项国家级奖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取得新的突破;与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科研和人才合作,共抓发展机遇,资源优势互补;建筑工程学院邓祥辉教授团队联合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案例,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实践基地建设类典型案例称号……
与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实践基地建设类典型案例称号
金秋时节,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师生收获着累累硕果。
时间镜头拉回到2021年10月18日至12月20日,十三届省委第十二轮巡视第八巡视组对我校党委开展常规巡视。2022年3月28日,巡视组反馈了对我校党委的巡视意见。
十三届省委第十二轮巡视第八巡视组对我校常规巡视
问题既是时代的声音,问题也是奋进的号角。对照反馈问题,学校对工作中的短板、机制上的不足,全面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工作水平。遵循问题导向,学校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对照反馈意见,逐个梳理、逐个分析,把反馈的13个主要问题细化为54项问题表现,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明确了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谁管改、什么时候改到位等问题。
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高校聚集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资源,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针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有力”问题,学校充分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制定《国家基金专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干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等相关办法。一系列措施作用下,收获了累累硕果:3个青年创新团队入选2022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团队获批2023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新增省级研究平台4个,获批立项建设省部级实验室。
4个团队获批2023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成果优势,学校不断推动区域秦创原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制定学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疏通成果转化堵点难点,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目前,已签订5项春种基金增资协议。积极融入秦创原(国防工业)创新促进中心建设,深度参与秦创原国防成果转化。与碑林区政府签订了创新街区共建协议,深入参与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荣获“未央区科技创新智库”称号,与未央区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共建协议”,未央校区科创中心项目已纳入陕西省“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库,并被列为西安市秦创原重点项目。
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
与未央区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共建协议”
同期,学校还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以牵头单位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政府间国际创新合作专项2项,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4项。完成国家级国防项目申报52项。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得第十四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项,1名教师被授予“陕西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学校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依托陕西快响中心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分中心,征集快响重大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47项,推荐“千万级”重大项目6项。以牵头单位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政府间国际创新合作专项2项。科研经费大幅增长。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针对巡视整改反馈意见,学校组织召开党委会、专题会、务虚会10余次,研究部署“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制定、优势和特色学科群建设、博士点申报培育、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等中心工作,持续巩固和拓展整改成果,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双一流”建设专家组莅临指导
学校制定了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推进校内高水平学科团队遴选建设工作。形成《本科专业发展综合评估方案》《本科专业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专业发展评价与动态调整的实施新标准,开展51个招生专业校内专业评估。
随着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第三届金工/工训青年教师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获评中国电子学会(国家一级学会)2021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获评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国作出了顶层设计,也对高校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按照巡视整改反馈意见,学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引进机制改革,形成高层次人才分层分类引进方案,加强学院、团队、基地等在引进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选拔办法,开展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遴选。制定学术团队及团队带头人培育方案。构建人才分层分类选拔机制,将后备拔尖人才、青年英才人选作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人选。
一系列措施落地生根,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打牢了坚实基础:2022年以来,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陕西省“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28人,获批陕西高校第五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委军民融合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等厅局级人才项目1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24人,招聘博士49人。
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广聚天下英才,厚植科研沃土,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全校师生不懈努力下,学校核心竞争力指标显著提升:新增化学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目前共有化学学科、工程学科、材料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新增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当前,学校已被纳入“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西部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储备院校清单。3个学科登上中国软科最好学科榜,其中,光学工程学科进入前20%,位居全国第16位。2022年本科招生在陕一批理工类录取最低位次较去年提升2800余名;2023年在陕理工类最低位次逼近4万位,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战鼓声声催奋进,旌旗猎猎踏征程。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面向未来,西工师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状态,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担当作为,把巡视整改的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西工力量”。
文:杨飞 图:历史资料 审核:刘建兵 编辑:张靖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