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典型 INDEX

当前位置: 首页 > 身边典型 > 正文

西工男孩三年成长记——记2020年十佳大学生冯宇鹏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12 点击: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岁月的年轮增加了一圈又一圈。在大学的生活里,有些人用四季的轮回只增厚了生命的年轮,回首往昔遗憾不止;有些人却同时沉淀了生命的厚重,在每一条寒来暑往的路上,追逐初心收获满满。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冯宇鹏属于后者,从懵懂到成熟,他的三年,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

懵懂迷茫的第一

刚刚踏入大学的校园,面对崭新的、陌生的生活,冯宇鹏是胆怯的,他还不知道怎样去对待大学生活,只能延续高中的模式,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冯宇鹏记得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天读一篇文章并写下读后感,每两天写一篇日记,每三天写一篇作文。这些看似简单的作业,要长期坚持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冯宇鹏坚持下来了,他不但坚持了整个初中生活,而且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大学。在冯宇鹏的生活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睡觉前,无论多累他都会坚持看一会课外读物,有小说、人物传记,也有哲理书目,他认为这是提升他知识储备量最好的方式,用读书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自己。

源自于初中语文老师培养的学习习惯,冯宇鹏的大学枯燥却也充实。在他的生活里,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作息时间表:

早上6:40 :起床

7:00——8:30 早自习 预习专业课或背英语作文

课余时间练习画工图或参加活动赚取学分

晚上7:00 晚自习 写作业或刷四六级题

9:45——10:20 洗漱

10:20——11:30 和家人朋友聊天 看书 听听力

11:40 睡觉

冯宇鹏用自律的生活习惯为自己摘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比如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得“优秀团员”“道德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但是,这种单一的学习生活,也令他的内心矛盾重重,难道大学只有学习?

转机出现在大一快结束的时候,2019年6月,冯宇鹏成为学校高考咨询话务员的一员。在那里,他不仅体验到团队相互配合的力量,也锻炼了他语言的艺术。与同学们一起熟悉往年学校分数线,给予焦急的高考生一些报考建议,接收不同方言的压力……这些临场应变的能力、语言沟通的艺术让冯宇鹏折服,他开始明白,大学生活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勇敢蜕变的第二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冯宇鹏转去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大一暑假,冯宇鹏收到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王沁老师的电话,王老师邀请他加入实验室团队。这令他欣喜不已,现在,他要给大学生活换一种方式。

源自于大一认真学习为英语和高数打下的坚实基础,刚开始,冯宇鹏对于进入实验室还挺有自信。然而,在实验室跟团队一起作比赛的日子,并没有想象的简单。由于只专心学习专业课程,对于学术的认知、论文的撰写甚至是电脑的使用,都处于未知阶段,这需要冯宇鹏一切从头学起。

人生中写的第一篇论文,让冯宇鹏记忆犹新。面对全新的领域技能,冯宇鹏又爱又恨。仅仅是弄清楚论文的格式,已经让冯宇鹏晕头转向;还要翻译全英文论文,找出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在电脑跟前敲出来。那段时间,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全新的,每做一件事都是自己从未踏足的未知领域。巨大的压力袭来,冯宇鹏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大一生活仅仅满足于认真上课,实在太狭隘。

那时候,冯宇鹏常常查阅资料查到夜里两三点,看完之后写上一两句话再睡觉,就这样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冯宇鹏清楚的记得,自己光初稿就写了18次,最终定稿已经写了数不清多少次了,只记得自己打字速度以及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熟练到自己都无法像想象的地步。那段时间,连晚上做梦都是在敲字。论文提交的那一刻,用冯宇鹏自己的话说“从头发到脚尖感觉都在欢欣雀跃。”那是他大一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上瘾又难受,难以形容。”冯宇鹏回想提交论文的那一刻,好像还没从当时的情境走出来,“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因为我经历过程,结果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但我也总时不时拿出来看,我知道,我已经在前进的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是的,迈出第一步后,冯宇鹏先后于PNTIM国际会议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参与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顺利结题;参与两项实用型专利的研发;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陕西省高等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大赛”校级一等奖,“物理知识技能大赛”校级一等奖等荣誉。

回想大学第二年,冯宇鹏还记得第一次参与校外比赛的情景,比赛场地设置在西安交通大学,在那里,冯宇鹏遇到了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的人,硕士生、博士生和指导教授组成的大赛现场,还有他听都听不懂的比赛项目内容,冯宇鹏压力倍增,但他依然很开心,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他未来投身科研行列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坚定了他不断充实继续前进的脚步。

破茧成蝶第三

大学第三年,对于冯宇鹏来说,是充满磨难也是收获感动的一年。这令他又一次重新思考大学生活。

新学期还没过半,妈妈生了大病,这不仅打碎了冯宇鹏对于大三的所有计划,也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还记得接到妈妈生病消息的时候,像是晴天霹雳。缓过神后,他才反应过来要马不停蹄地赶回家。还好,从办理请假手续到赶往回家的火车再到顺利抵达,辅导员高珊一直在微信上鼓励他,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团队指导教师王沁老师和团队的同学为他安排好实验室的一切;图书馆勤工助学的老师替他值班……这些都令他感动,让他在感觉天即将塌下的时候又重拾站起的勇气。

自妈妈住院以来,冯宇鹏没有好好睡过一个觉,他需要完成课业,要回家看望妈妈,还要继续带着团队参加比赛。经常是泡在实验室查资料、做实验,半夜回到宿舍做比赛答辩的PPT、写稿子。但是,因为有了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关心和鼓励,冯宇鹏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主持的“第十一届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三等奖、“过程装备时间与创新大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正在结题,参与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荣获省级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还参与了两项发明专利得研发。

回首这一年,冯宇鹏感慨万千“在我独自前行的路上,总充满着爱意与温暖的驿站让我歇息;当我现在回头看,才发现因为有了他们,我已经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除了磨难,冯宇鹏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前段时间,即将高考的表弟曾问冯宇鹏关于读书的意义。冯宇鹏认真的思考过,好像上了这些年的学,读了什么书,学了哪些课程,都已经记不起来了;那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高考?为了好工作?还是为了到不了的远方?冯宇鹏找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一段文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早已记不清吃了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我得骨头和血肉。他深以为然,这正是读书的意义,也是他大学三年的意义。

如今,妈妈的病渐渐好转,冯宇鹏的生活又慢慢回到正轨,他开始准备考研,向更高的学府冲刺。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像刚入大学的青涩大一新生。不同的是,经历蜕变,他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大学生活的每一个思考都会伴随着成长,而每一次成长都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冯宇鹏的大学生活,亦是每一个成长路上迷茫过的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幸运的是,他总能适时的找到出路。冯宇鹏写过这样一句话:在暗夜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我是自己唯一的光。是的,前行的路上不必依附他人,做自己惟一的光,才能乘风破浪。


本文语音节目请扫描二维码

文:王琛琛  录音:宗金浩  审核:刘建兵  编辑:张靖唯

Baidu
sogou